跳到主要內容
:::

你吃過萬里蟹,但你有多瞭解萬里三大蟹(花蟹、三點蟹、石蟳)?牠們跟尋常餐桌上見到的螃蟹們,有什麼不同?

 


【住】住在深海龍宮的野生海蟹

萬里三大蟹都是生存在深度20至60公尺不等的海水中,而非在溼地上四處爬、或河口沙灘上出沒的陸蟹品種,當然也有別於養在淡水湖泊中的大閘蟹,或鹹淡水適應度佳的紅蟳(也是養殖蟹)。最好辨別及認證的方式,就是它們的蟹足!

萬里三大蟹均屬梭子蟹科,特徵是最後一對步足的指節,演化成扁平槳狀,只要划動它,就能造成水流,所以能快速地划水上升或前進。

同時梭子蟹的頭胸甲,也演變呈兩頭尖尖的流線梭型,當牠划水前進時,就像尖尖的船頭、有破浪的效果。另外兩隻強健的蟹鉗,也不會像招潮蟹那樣肥大笨重,而呈現流線輕巧的造型;因此據說,這類海蟹真的卯起來游時,可達一秒一公尺的速度!

重點是,大家常講螃蟹是「橫行萬里」,但游起泳來,牠不但能在海面上飄浮得很自在,還可直的前進倒退,簡直就像一枚飛奔的小砲彈!

 


【生】小小一粒,大大奇蹟

 萬里蟹的蟹苗復育

再肥美鮮嫩的萬里蟹,也是從這一粒粒比米粒還微小、浮游在水中的珍貴蟹苗,開始成長!圖中鏡頭下的蟹苗,是由海洋生物養殖專家,將交配完成且成功抱卵的母蟹(當蟹卵細胞成熟排出並受精後,受精蟹卵集聚黏附在母蟹的腹肢上,形成所謂的抱卵現象),請進實驗室待產; 當蟹卵從鮮亮橘黃色漸漸轉為深褐色,經過2至3周,母蟹便會孵放出蟹苗,專家再分別盛入海水缸瓶,並以富含不同營養的各式藻類、浮游生物來飼育蟹苗寶寶。

據說,花蟹媽媽一次抱卵可達三十萬粒以上,但實際孵化後,若海水鹽度不對、溫度太高或天氣變化劇烈、乃至食物不對,都會讓蟹苗寶寶瞬間夭折。更別說若海水受到污染、環境競爭險惡,蟹苗寶寶要長大,真是件很困難的事!

★ 抱卵與蟹黃,是兩件事哦!補充筆記一下 https://wanlicrab.tw/explore/wanlicrab-story

 


【育】小時一尾蟲,大時超威猛

這是萬里蟹寶寶

這圖裡面的是孑孓嗎?錯,這是萬里蟹寶寶,而且是花蟹寶寶哦!
萬里蟹並不是一開始就長得兇猛威武,蟹卵成熟孵化、被蟹媽媽釋出後,便在海水中過著浮游生活,而且長得不像螃蟹反而像蝌蚪,稱做「蚤狀幼蟲」(如最上方羅馬數字圖),吃著各式藻類、浮游生物,然後隨著每三四天蛻一次殼,幼蟲慢慢長大長大…

到第六次蛻殼,「蚤狀幼蟲」大變態,變得有點像龍蝦(如上方M圖),有大大的複眼及明顯的足肢,稱做「大眼幼蟲」。再經過約四五天,幼蟲來個完全大變身,蛻完殼,便長得像隻堂堂正正的花蟹了 (如上方C圖)但這稱做「稚蟹」的蟹寶寶,背甲殼也只有3公釐 3mm 這麼一叮點大小。

從叉狀幼蟲到稚蟹,在水質、水溫、食物種類都很穩定適合的前提下,花蟹寶寶大概要花約25天時間成長;稚蟹再隨著一次次的蛻殼,逐漸成長為我們在海港見到的成熟花蟹 (背甲殼 9 公分起跳) 。

 


【食】超級嘴饞的好鼻師

萬里蟹努力練出強悍雙螯與有力蟹足,不是只為了好看!以上影片便是深入海洋生物養殖專家的實驗室,近距離目睹萬里蟹進食的凶猛俐落!那巨大有力的蟹螯,負責把食物(影片中黑黑的是淡菜) 叨、挾、切、壓、挖、扯成細小碎片,再經由六對細小的顎足,傳送入口,問題來了:萬里蟹有沒有牙齒???

答案是:螃蟹的嘴巴只負責過濾、反覆撕碎食物,真正的「牙齒」長在胃裡面,稱為「胃磨」,有細齒、隆脊,可把食物磨到糊狀程度,經由腸道吸收營養,再由肛門排出!

那平常在大海裡的萬里蟹吃什麼?在浮游及幼蟲期,蟹寶寶各階段會需要吃不同的藻類及浮游生物來補充營養,成長後,行動緩慢的各式海貝是牠們最愛之一,其它如海洋生物的碎屑、海藻、有機質等,通通都吃。萬里漁夫則摸透了牠們的食性,在蟹籠的餌料盒中,放入鮮味十足的炸彈魚或秋刀魚肉塊,一下水肉味飄散,蟹蟹們就會爭先恐後地來拜訪啦!

★ 但影片中的花蟹,完全是在實驗室中,從蟹卵孵化到人工飼育到大,所以能讓我們拍到進食畫面;一般野生海蟹被捕撈後,是不大會進食的,因此無法長久在水缸中以人工繼續飼養,只能快快吃掉 (合十)。

★ 萬里蟹的身體結構,複習一下

萬里蟹生態

關於上圖的詳細說明,可點此查閱

 


【衣】快狠準的精彩脫衣秀

脫殼萬里蟹

天哪!這是異形萬里蟹嗎?兩隻長一起!

當然沒可能,這是萬里蟹在表演『脫衣秀』!萬里蟹那層堅硬的盔甲,原來並不會隨著本人長大而跟著變寬變廣,所以每回萬里蟹要『長大人』時,原殼底下就會激生新的角皮層,然後從屁屁那端(頭胸甲與體軀之間) 裂出一條縫,並慢慢裂開,接下來蟹蟹就利用肌肉收縮外加蠕動,漸漸把舊殼由下而上脫起來,最後再把頭手(螯)伸出來,完成一回脫衣秀囉!

因為萬里蟹很害羞,準備蛻殼前後都會躲起來,避免自己最脆弱的時候被攻擊;剛蛻完殼的蟹是軟軟泡泡的 (餐廳賣的軟殼蟹就是指此階段的蟹,但通常是紅蟳),需要一點時間使殼硬化,然後變成更強更大隻的萬里蟹。

問題來了:萬里蟹多久蛻一次殼?牠總共要蛻幾次殼?海洋生物養殖專家徐德華表示,蟹苗從蟲寶寶長成小隻的稚蟹,一開始蛻殼時間及次數很固定,隨著愈來愈大隻,間隔時間愈拉愈長;同時若碰上水溫低或食物不足,也會再拉長蛻殼間隔。

平均來說,甲殼類生物 (泛指蝦蟹龍蝦等)一生大概蛻16次殼,但咱萬里蟹因是野生海蟹、觀察不易,還無法有結論,但有人碰過蛻 20至30次 的萬里蟹,相當厲害呢。

 

【復育】循萬里找生機

台灣高超又先進的魚蝦養殖技術,曾經創下「草蝦王國」的盛名,那萬里三蟹有無可能成為人工養殖的蟹種,像紅蟳、大閘蟹一樣,成為質量穩定的水產經濟生物?

新北市政府自2014年開始,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合作,選定萬里蟹中最具經濟價值的花蟹,協助採集母蟹、提供相關硬體設施,集現代科技養殖技術之大成,試著找出人工繁養殖技術的可能。

由於各國海洋生物及養殖學界,對野生海蟹的研究都十分有限,加上萬里三蟹個體更小、活動迅速,相關資料文獻幾乎闕如,因此海洋大學的研究者們,必須從頭摸索,從零開始的花蟹繁養殖試驗中,建立起花蟹生活史及仔蟹各期型態特徵。

2016年研究團隊成功取得完全變態之花蟹稚蟹40隻,存活率約4%。2017年抱卵母蟹孵化率約42%,殖培育花蟹大眼幼蟲約1萬餘隻,完全變態至花蟹稚蟹約400隻,存活率約4%。這幾年的嘗試,算是已掌握住花蟹人工種苗基本技術。

但海洋生物養殖專家徐德華坦言,野生海蟹的幼蟲浮游期長、生長環境要求高,蟹苗量產困難,再加上實際養殖存活率不夠高,所需硬體成本及管理難度卻更高,所以目前還沒辦法以經濟模式大量飼養萬里蟹

截至2023年,花蟹養殖的團隊仍持續精進研究中。目前在提高稚蟹育成率、蟹苗放流、延續母蟹存活等三方面,有進一步的成績,包括:

  1. 在稚蟹培養過程中,加入大型海藻,增加躲避空間及活餌料,以減少稚蟹互相殘食的情況。可提高育成率。相關結果已發表至國際期刊。
  2. 透過捕蟹協會的協助,搜集非禁捕期時的少量抱卵母蟹,並嘗試在中間育成場域,做抱卵母蟹釋幼的測試。抱黑卵的螃蟹可以在3天內,成功將幼苗釋放於漁港中,並於當日漲退潮後順利移出至港外。
  3. 抱卵母蟹在釋出幼苗後,常有身體虛弱,肉質不飽滿的現象。我們已測試育肥暫養方式,可以成功蓄養數月。

因此一般消費者能做的,包括:拒買個頭過小、或抱卵母蟹;盡量選擇公蟹品嘗(公蟹本來就比較美味);遇上缺腳NG蟹或較瘦的蟹,可改以煮粥煮湯利用,不要浪費漁獲;更重要的,認識你的食材,瞭解生產者與海洋生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