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:::

林清山是許多萬里捕蟹漁夫口中尊稱的「師傅」。年紀同一輩、資歷沒較老,但不論捕蟹碰上什麼問題,大家都找他來解惑。

「有一回我小學同學(也是捕蟹漁夫)非要『對路』,兩人一起出海,他硬把船駛到我旁邊,跟著我一起下籠作業;沒想到起籠收蟹後,他抓起無線電就開罵:清山,你是下什麼法術,把螃蟹都拐過去!你拉每籠都有蟹,我這邊籠子都空空!」林清山一邊講一邊「拍歲」地笑了出來。

林清山是許多萬里捕蟹漁夫口中尊稱的「師傅」

自稱是弟子的捕蟹漁夫顏福清,馬上再補一則「師傅的神蹟」。「整個海域沒人抓到蟹,我師傅屈指一算,看好時間與潮水,暗自領著我開到某定點,叫我下籠,結果一拉,果真有蟹!我好開心拉完一輪蟹籠、收獲不少,他又指示,收一收可以走了;結果我們船一離開,其它蟹船馬上殺到補位、下籠,不騙你,接下來怎麼捕,就是沒有蟹!」

林清山不是頭一批專業捕蟹的萬里漁夫,甚至沒當過一天「海咖」(漁工船員),十九歲初登船,就直接當船長。「我家族是從大陸移民野柳、最早的十八戶之一,世代都以捕漁為業,我從小熟悉漁船的一切,但沒認真捕過魚,也不想當漁夫,太辛苦了。」

他從小機靈聰穎,書讀一半,瞞著爸媽跑到基隆當汽車鈑金學徒,沒想到學得快又好,人家一天工資三元,他可以拿到七元,很快就學成,回萬里開了汽車鈑金店,升格當老闆。誰知一場車禍意外,讓他斷了腿、無法久蹲做鈑金,休養一年多,最後只好挖空積蓄訂了艘四十匹馬力的新船,轉戰討海生涯。

年輕小伙子直接掌舵做船長,一切都靠自己摸索及經驗累積。船具機械部份,他有底子,維修操作沒問題,但要能捕到魚,他下苦心嘗試與觀察;從海洋地形、潮水流向、潮汐影響、到魚群生態、洄游習性,他以眼耳鼻手當紙筆儀器,記下各個型態變化、指標數據,所有資訊匯入腦中,累積歸納成各式漁人絕招!

從近海的小卷透抽,到外海的烏魚、黃魚、飛魚,甚至大型的土魠、鬼頭刀、旗魚、黑鮪魚,都逃不出他佈下的漁網。「有這些經驗打底,後來改捕螃蟹,沒人教我也不擔心。」

三十年前,萬里漁人就知海蟹會在西北漁場出沒,其它漁夫多半憑感覺、找個地方下籠,然後靠運氣等蟹蟹光臨。他則先看航海圖、查魚探機,不是找蟹群(海蟹太小隻,也無法以儀器搜到)而是研判海底地形、高低起伏、甚至土質。

林清山

「萬里蟹不像帝王蟹是大批成群結隊,在海底爬行;萬里蟹天性愛打架,都是個體行動,而且是順著潮水游泳前進,直到西北漁場這一帶停下棲息,覓食,或進行繁殖任務。這時候,通常海溝附近、有凹凹凸凸容易躲的地方,也是螃蟹較多的所在,」林清山說,「如果海底土質偏軟,容易找到三點蟹,偏硬的話,常有花蟹聚集,若密密麻麻都是石頭,就是石蟳的地盤。」

潮水走向及流速也是研判重點。熟知潮水走向,才知螃蟹被帶往哪裡走;流速變慢,螃蟹才有機會停留。同時,因為蟹籠一下都是一長串(動輒一串為360至400個籠子),要順著潮水放,才能放得遠、讓螃蟹更有機會進籠。搞不清楚潮水流向,蟹籠很容易被扯斷、打結或直接卡在礁石間,抓不到蟹還要折損籠具。

即使是捕蟹老手,林清山也會提醒他們,「就定位後別急著下籠,先釣一根溫度計入海裡,測一下海水溫度。」海水偏冷,螃蟹不太愛動,海水太熱、螃蟹會往上浮、透個涼,「看好溫度再決定要不要下籠、要下多深,才能容易堵到螃蟹。」

信手捻來都是教科書上找不到的捕蟹經,林清山深受後輩漁夫敬重,他也持續精進漁法漁具,例如試著將蟹籠尺寸(直徑及高度)縮減,更方便收納、也有助提升作業效率,其它捕蟹漁夫馬上效仿;或帶領夥伴,隨季節更迭、逐蟹群而漁,開發台中外海及澎湖一帶的螃蟹漁場,奠定萬里捕蟹人的專業地位。

林清山:如今海上作業安全已改善許多,更大壓力來自成本

可是再厲害的師傅,遇上海盜也沒輒。林清山曾在海中停船休息時遇上海盜,「我聽有船靠近,伸頭一望,哇咧,人家船上一排站了十幾個人,手上全拿鐵棍,還有人已跳船過來、用繩子套住我的船!」這時頭頂忽然「轟」地大響,一陣涼意襲來,他抬頭望,「我的駕駛艙天花板不見了!到處都是粉屑!海盜向我丟了土製炸彈,差點人也炸飛啦!」他嚇到睡意全消,迅速發動引擎再快速倒車,瞬間繩斷人倒,一陣衝撞、海盜落海、引擎轉到冒煙,但總算愈駛愈遠,頂著半殘的漁船,平安回到港內。

如今海上作業安全已改善許多,更大壓力來自成本。「我的船算中小型,每年光是油錢、漁工薪資、籠具費用(每年損毀或更新蟹籠達五千只)就固定六百萬元以上,還不算動輒數十萬的漁船維修費。」林清山說,這也是為何萬里捕蟹船長都很拚命,只要天候能出海、頂浪也要開出去,在海上則半夜三點早早起床,作業到晚上九點以後才休息,「如果收獲不夠好,虧錢是常有的事,等於捕一整年,連自己工錢都沒賺到。」

但還是有令人欣慰的事。林清山的長子學成返鄉,願意跟著爸爸一塊上船,從零開始、學習成為專業捕蟹人,「他從小沒出過海,一上船就要學當船長,看來只有靠我這個老爸給他技術加持加持了!」捕漁四十年,一身好功力、後續終有人,林清山笑得驕傲又滿足。

林清山照片


撰文:劉蓓蓓 / 攝影:許家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