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:::

東北季風狂妄肆虐的海面,夾帶雨水的大浪,持續向捕蟹船撲來,水花拍打糊了視線,船隻如遊樂園的「海盜船」劇烈起伏,隨便上下就是三層樓高度!

吳兩成馬步穩穩站在船舵前,談笑風生一如日常,一邊找空檔扒兩口麵條補充熱量,一邊靈巧操控漁船航向,讓漁工順利沿著潮流進行收放蟹籠作業,一點都無法想像:他曾是完全不懂捕蟹的漁業素人!

天生海船長,後天捕蟹人:吳兩成

大多數捕蟹漁夫都屬萬里在地,人稱「五兩」的吳兩成來自完全不靠海的汐止,原先工作也跟漁業沾不上一點關係,但他是海釣迷,有空就往海邊跑,沒釣魚時也喜歡繞各大海港,看看人家釣的漁獲,研究各種款式漁船。民國七十七年,台灣開放海釣,吳兩成下定決心拿出積蓄,買了條海釣船,一開始自己出海釣,後來乾脆「撩下去」轉型為專業海釣船,載人出海釣,船也愈換愈大、換到五十噸的中型漁船,他每天想到要去開船都很開心。

「我真的很喜歡開船,只要一出港,望著一整片寬闊的藍色大海,心情就變超好的!」熱愛海洋,從不暈船,開船技巧摸索得極熟練,風裡來浪裡去,他是天生海船長。

但隨著北海岸海釣船數量爆增、客源競爭激烈、海釣人口又不增反減,吳兩成面臨轉型壓力。這時在當海鮮盤商的朋友,建議他加入捕蟹行列,他興沖沖花了一百萬元,將漁船改裝捕蟹設備,也採購了數套當時以鐵製的四角型蟹籠,所費不貲,萬事備齊,開出港才發現,根本不知要去哪捕蟹!

「那時候(民國八十九年)專門捕蟹的漁船大概只有廿幾艘,我又不是漁港在地,只好問熟識的海巡朋友及捕漁船長前輩們,捕蟹船都到哪裡抓?」半摸索半嘗試,沿著海潮放下一串串蟹籠,沒料到馬上遇到亂竄的大陸鐵殼漁船,他們的超強力拖網,不但拖盡海底生物,還把海中浮沈的蟹籠全部攔斷,吳兩成下的五套蟹籠,勉強只回收一套半,捕不到蟹是其次,連工具設備也損失慘重,差點斷了他投入捕蟹業的念頭。

第二回出港,他學乖了,遠遠看到大陸鐵殼漁船便立刻收籠,「保住蟹籠比什麼都重要!」結果順利捕獲大量花蟹,看到滿船活跳跳的蟹隻,他開心到眼眶都溼了。雖然當年花蟹收購價約只有一斤100多元,但捕的量夠多,一筆收入落袋為安,也讓他決定更用心投入捕蟹事業。

「捕海蟹跟捕魚完全不一樣,海蟹不夠大隻,無法用儀器測知,它們一整群隨洋流移動,來無影去無蹤,不是像大家看電視的捕鮪魚紀錄片那樣,可以追蹤或搜尋。」吳兩成後來跟其它捕蟹漁夫,鎖定在富貴角外海、近海峽中線的「西北漁場」作業,「那裡是海蟹主要繁殖及覓食所在,隨著潮水會反覆洄游,所以我們算是守株待兔,在海蟹行經海域,設置誘餌蟹籠,等它們自己進籠來。」

籠具漁法是屬於不具侵略性、兼顧永續的漁法,比多數漁法都單純,可是畢竟是漁業素人,吳兩成坦言「至今不太會綁螃蟹」,有回蹲到甲板上協助漁工綁螃蟹,沒想到立刻就被螃蟹夾住手,心一驚整個身體往後倒,又坐到整批張牙舞爪的螃蟹堆上,「當場超狼狽,漁工們笑成一團,我也看開了,我最適合的工作位置就是船長室,呵呵呵!」

「綁蟹我不行,但開船我可以!」吳兩成說

「綁蟹我不行,但開船我可以!」吳兩成說,秋蟹季節風浪動輒八九級,尤其富貴角外海,海潮強勁洶湧,亂石多又造成不規則波浪,若不小心應對,隨便個大浪打上來,連船上冰箱都會翻倒!更別說年年北海岸都傳出海上事故。他的行船對策就是「順浪而行」,小浪時加油順順前行,大浪時減速、船頭對準浪、頂著浪走,甚至迂迴前進都行,「千萬不要與風浪對抗!天候是漁夫最大的敵人! 」

「順浪而行」彷彿是吳兩成的捕蟹人生寫照。即使曾是漁業素人、捕蟹新手,多年來默默摸索、謙卑學習,如今他是年輕漁夫眼中的資深捕蟹船長,還當上由捕蟹漁夫組成的「中華漁業漁船協會」理事長,帶領大家悍衛漁權,同時也說服夥伴們執行「抓大放小」、「繁殖期不捕抱卵母蟹」的保育策略

保育策略
海報內容有對應的文字說明,請查閱 保育策略 網頁

「蟹籠漁法本來就靠老天給飯吃,好不容易捕進活蟹,又要再篩選,常常漁工一天得把上百斤的抱卵母蟹及小蟹丟放回大海,成本損失來不及算,但我總覺得不需強求,有捨自然有得,捕蟹產業也能長長久久。」

他也希望藉由建立符合永續概念的捕蟹產業,吸引像他一樣熱愛大海的年輕朋友,加入捕蟹陣容,「只要有心,像我這種素人也能當上捕蟹船長!大海遼闊,總找得到屬於你的機會與所在!」


撰文:劉蓓蓓 / 攝影:許家華